2012年9月18日星期二

马六甲,可以让它自然的老去吗?

2012年7月7日是马六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四周年纪念(真的值得纪念吗)。
碧清姐在这一天主办了一场徒步马六甲荷兰老街深度游,让马六甲人有机会了解什么该被保留什么不该被销毁什么是原貌什么是自然美。

徒步、讲解、触摸、观看、体会;一堆的感受,整理到最后,并无法完成什么。
宝贵的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着;残旧的老屋一砖一瓦的消失着。
马六甲老街,还是继续的进化中。

写下来,拍下照来,只是想在这虚无空间保留着现实空间无法保留的事物。


慵懶的午後,樓梯間的影子,短暫存在著。
馬六甲入遺四週年,歷史消失於旅遊業的洪流中。

人們趨向光明,卻認不清光明的路是否光明。


人生的舞台,多少人想站在聚光燈下成為焦點。但是,焦點的意義何在?

老墙无法控制自己被拆除的命运。
命令拆除老墙的人,有看到它的美吗?

残旧不堪的老屋,已无人打理。
以后应该也会被拆除了。

马六甲老街需要那么多酒店吗?
当该被保留的老屋都被拆了、装上了最新的装潢,历史古城的意义何在?

这些老屋有的有人住,有的已杂草丛生。

庆幸的是有很多老屋还是有人居住的。
希望他们能好好保护好自己的根。

这老屋本来就是这样的设计的。
碧清姐指着的就是高脚屋的高脚。可惜,本来瀕海的门现在已望不见马六甲海峡。

这看得更清楚。
以前这里的屋子都是沿着马六甲海峡而建的呀。

这样的窗已渐渐少见。
不见也不出奇。

保护得很好的徐氏宗祠。

在一片瓦砾破碎的刺耳声响中,这一处洋溢着静谧。
有人破坏,也有人尽力保护。

为我们讲解老屋构造的自愿人士(不好意思忘了他的名字)。

他正在讲解老墙的建造过程。
他说,老屋, 其实是会呼吸的房子。
可惜,很多老屋在缺氧当中。。。

这是另一家保留的老屋,被新加坡国立大学用来让学生做历史古迹环保作业。



因为有人的努力,让本来残旧的老屋,恢复了原貌。让后人有机会再欣赏。



马六甲需要这样的曙光,
让老屋继续呼吸,
让老街继续自然的老去,
让马六甲古城继续诉说历史故事。


2012年9月6日星期四

马六甲(二),历史的藏宝箱

以前读历史时,是死背的,我有本事拿100分,却没本事把历史牢牢记在心里。
现在,我有幸走在历史的巷子里,发现到,马六甲老街就是个历史的藏宝箱啊!小故事不用背,就已经能牢牢记在心里了。

以马六甲美食做铺陈,老街历史为主菜,小巷子为甜点,惊喜连连。

打铁街也称大伯公街也称甲板街。从街名就能知道以前这里是聚集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人。
打白铁黑铁的十之八九是客家大埔人。药材店、金店、布庄多也是客家人。
水仙门以前可能是关卡。
马车街,以前停了很多马车。
芋头糕,福建人的食物,马六甲的会加猪肠粉。
打金街以前是卖菜街,1970年巴刹才搬走的。
回教堂,是印度人建的,却有华人式诵经台,主建筑是中国印尼印度式!有个角落还藏有中文‘喜’字!
三多庙,哪三多?桃子、佛手、石榴,代表多寿、多福、多子。门口的石狮子与众不同,是站着的!

啊,太多了!我当时无法完全纪录下来。而林金城是很自然的说故事分享,难以想象他花了多少时间去搜集和准备资料啊。

跟着林金城的脚步走,听着美食的来龙去脉,听着故事人家的历史,翻着历史的藏宝箱,我再度认识我的家乡。


被改变得太多的马六甲河。

最后的曙光?

两百多年的印度庙。

青黄不接吗?

极度美丽的小巷子。

很自豪的说,这里是马六甲。

为什么要做形状不一样的窗?

两百多年的回教堂,有浓厚的华、巫、印尼的建筑特色。

看到吗?囍。在回教堂的某个角落里。

历史的墙壁,希望不会被掩盖。

很传统的藤店。

百年打铁炉。

三多庙门口的石狮子。

巴刹不在,菜照卖。

巴刹不在,糕点照卖。

巴刹不在,猪肠粉照卖。

家常猪肠粉,更令人垂涎。

很少见的潮州式asam鱼。

潮州粥就是要配这样的料啊!

赞!

很庆幸能参与这么棒的美食+历史导览。
很感谢碧清姐的热心主办,还有林金城的细心讲解。
我这个马六甲人,才能更马六甲啊!



~完~

您或许会对这些文章有兴趣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